Dec 31, 2011

追女仔

「你們是怎樣認識的?你是怎樣追她的?」

曾經被問過類似的問題,但答案好像都是「沒有說誰追誰吧。」

這些年,愛情很速食。不求合拍,但求合眼緣。太矮不成。醜的,謝謝再聯絡。工作已經夠忙,認識,了解,再發展太費勁。萬一大龍鳳一場後沒結果,賠了時間,賠了心思。活在大時代的我們,投資心得多少有一些。

「追」很那些年,因為那些年我們才花得起。戶口沒有幾塊錢,但卻擁有全世界的時間。徹夜不眠的講電話,現在想想都覺得累。

十來二十歲的人,找十來二十歲的人拍拖。三十來四十歲的人,還是找十來二十歲的人尋開心。青春的肉體,緊緻的肌膚,當然吸引眼球。我們都是視覺動物。但脫掉皮膚以後,青春裡面是對愛情憧憬的傻勁。不知在什麼時候,在成長裡,我們都遺下了我們的柯景騰和沈佳宜。

「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」大收旺場,道理跟辣妹在酒吧被男人像螞蟻愛蜜糖的圍堵是一樣的。我們都渴望戀愛。「追」對成年人的奢侈,就像櫥窗裡的Birkin。買不起,看一看,也是爽的。

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,你會願意花你的積蓄買一個Birkin嗎?


Aug 22, 2011

北京

因為工作需要,差不多每週都要到北京出差。可惜每一次都是來去衝衝。我認識的北京,只有兩個地方:機場和客戶的辦公室。難得會議安排在星期五,乾脆多留兩天,體驗一下我親愛祖國的首都古城。

沒有為旅程預先計劃太多活動。週末還是想過得輕鬆一點。唯一一件給自己定下來要做的事,就是攀長城。北京的名勝很多。奧運以後,新發展,新建築,新景點。798,鳥巢,央視大樓。新北京是吸引。但長城對中國人的意義,新潮代替不了。沒有邂逅過798,會是可惜,但不會是遺憾。但沒見過長城,就枉說到過北京了。

長城與北京市有好一段距離。個半小時的車程中,沿途就有無比壯觀的山脈。環境讓期待感受更深。車開到市交的时候,的確有一陣莫名激動。我去的是遊客最多的八達嶺。未見長城,就已經給另一種中國特色震撼了:那叫人肉長城。我去的不合時。周末是内地客的高峰。扶老携幼。情景就如新年行花市。不同的是,花市的路平,長城却是斗斜非常。古時的人大概真的是昂藏七尺,不是的話樓梯沒可能一級會這麼高。當中還有一些路段是沒有樓梯。就像公園裡的滑梯。人叠人的聯想,不是不讓人有生命受到威脅的感覺的。

好不容易,提心弔膽的上到長城頂峰。除了拍風景,也隨便找了個大叔幫我拍了張照片留念。一個人旅行,什麼都方便,就是除了拍照。没有專業的脚架。也不可能每張都是大頭貼式的自拍。頭佔了畫面的大半,在長城拍,還是在家拍,都看不出来。

每個人都曾經嚮往過流浪。一個人在陌生地方,沒有人認識,不用打扮,睡到自然醒,拿著地圖,隨便選個地方,體驗別人的生活。那是終極的自由。但人越大越發現「一個人」這三個字的可怕。

小學的時候,渴望有一天,不用外婆帶,自己一個人上學。有一點零用錢,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,還要是藝術電影,覺得自己很有型。一個人逛街,一個人吃飯,什麼都可以一個人。因為「一個人」代表了「獨立」,代表了「成長」。但年紀都不小了,誰還稀罕「成長」,抗衰老都來不及。一個人吃飯,看電影;還不如買外賣,看DVD。記得多年前張楚有一首歌,歌名叫「孤獨的人是可恥的」。「可恥」是誇張,「孤獨」卻是全對。

「一個人」的時間有時是必須的。但好歹一個週末,還是跟朋友過比較快樂。


一個人在長城。

Jul 30, 2011

明燈

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三衰六旺,有起有跌的才是人生。黑暗每個人都經歷過。走出陰霾,靠自己,有時候也需要一些幫助。就像漆黑汪洋裡的船,需要燈塔指引方向。這一點光可以來至朋友,家人,社工,甚至一本書,或者一個陌生人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。正面指導以外,世間上也有一種叫反面教材。賭場上我們叫這座燈塔「明燈」。天生黑仔王,買大開細,買細開大。你買相反的,就肯定大殺三方,旗開得勝。


我不大會賭。除了一年打那一兩次麻將。最接近賭博的就是在卡拉OK玩「歡樂卡」。「歡樂卡」這遊戲很簡單,一副樸克牌,就猜下一張打開的,是比上一張大,還是小。猜錯繼續猜。猜對就下一位。猜錯了的牌收起來,夠八張就喝一杯。沒有技巧,只賭運氣。我是這個遊戲的「明燈」。凡猜必錯。一直喝。喝。喝。喝。喝。


廣告是一個有趣的行業。創意這件事,從來不客觀。客戶服務部可以不眠不休的寫出最合情合理的推銷方案。創意部攪盡腦汁想出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,驚天地泣鬼神的廣告提案。可是命運最後還是一個「歡樂卡」遊戲。就賭你的客戶喜歡,還是不喜歡。入行那麼多年,我還是猜不透我的客戶。我喜歡的他們總不選。那種勢不兩立的宿命感,甚至讓我會推薦我根本不喜歡的方案給他們。這是愚蠢的人挑戰命運的小革命。


「跟你一起,讓我明白我不想下一個男朋友是怎樣。」


很少人的老公就是他的初戀情人。更多的人是遍尋不獲。相遇到分開,留下除了回憶,也有教訓。空談理想對象容易,實戰過更明白什麼才重要。你以為不介意他比你矮,原來一生中最愛還是高踭鞋。戀人分隔異地,才發現愛情只能夠活在視線範圍之內。你接受他收入比你低,但問題是他的自信接受不來。說錯的人是「明燈」太殘忍。但那點光足夠讓我們清楚方向。距離我們的岸又近一點。


下一張樸克牌我猜是紅色。希望是紅色。


竟然諗起呢套戲 ...

Jul 18, 2011

醉後決定愛上你

台灣偶像劇大部份都是同一個方程式。鬥氣冤家的愛情。漫畫化的情節鋪排。看過一部,等於看過全部。劇集的成功與否判決於演員的人氣與魅力,男女主角中間的火花。我不是台劇控。上一部有稍為追看的是「敗犬女王」。不過還是撐不到結局。楊謹華,阮經天的兩年後,楊丞琳,張考全接棒「醉後決定愛上你」。


張考全當然是收看的導火線。Facebook上的熱烈討論也有推波助瀾。不過最關鍵還是「醉後決定愛上你」這個名字改得好。酒精的確是可以讓人做出很多瘋狂的事。不過多數都是尷尬收場。能夠修成正果,哪個週末不回家的寂寞男女不想發生在自己身上。


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喝酒。我也是。醉酒的情況終日發生。


醉了的人很多時候是以為自己是清醒的。誤會自己能夠走路回家,結果撞到電燈柱。第二天早上額頭瘀了一塊


多愁善感的醉漢,坐出租車回家憂鬱i-pod的音樂裡。下車的時候耳筒還戴著,卻發現i-pod已經掉了。


家住26,以為成功的回到家,但門怎樣都打不開。原來那是25樓。


生日一年就那一次盛情難卻,朋友還特地為我做了個蛋糕。十二點切餅,來不及吃,就昏了過去。


在朋友家喝酒。離開他家就開始吐。下車再吐。走兩步,繼續吐。回到家,躺床上,差點吐在枕頭上。


醉酒當眾脫衣服。脫衣服還不是最尷尬。脫衣服,然後睡著了。朋友把我的褲子都脫下,再拍照。那張慾照才是名垂不朽。


酒精就像一個情人,能讓你多high,就能讓你有多慘。僅次於醉酒開車的邪惡,醉酒時發的短訊,一樣死路一條。逢場作興的跟你親熱過,你卻念念不忘,死纏難打,「為什麼不給我打電話?」你暗戀他,他都明示過不愛你,你還要問「你為什麼不愛我?」舊情人有新歡了,「I really really really love you …為什麼還要吵醒人家。


人生沒有一兩件醜事,是一個遺憾。朋友間飲得盡興,偶爾發酒瘋又何妨。醜,不怕。只要醜得快樂。最怕是醜得不開心。為不關心你的人劃破臉皮。要關心你的人擔憂。情何以堪。 如果手機上有電話號碼是醉了才會打的,還是把他刪掉吧。酒要開心的喝。


飲!繼續飲!



好聽。

「我無醉。」

Jul 14, 2011

誤點

工作的關係,常常要到北京出差。中國內陸的航班,最出名的就是誤點。能夠準時起飛的是意外,誤點才是王道。好運的誤你一個半個小時。要不困你在飛機半天,然後請你明天再來,也不是天方夜譚。晴天,誤點。雨天,奇蹟更加不會發生。有一次在出租車上聽到一個電台節目,內容沒有聽清楚,不過有兩句真有把我惹毛。他說中國內陸航班誤點的情況不嚴重,還說登機証上的是客機關門時間,而不是起飛時間完全不合理的狗屁。希望是我國語不好聽錯。


以前誤點,乘客就呆在候機室。現在就算是出了狀況,登機時間到了,還是會先讓你上飛機。我沒有什麼坐商務倉的經驗。困在經濟倉的丁方裡,完全就是幽閉恐懼者的地獄。我沒有心理上的障礙,生理上倒是不好受。就怪我個子高。前面位置沒有把椅背放下還好,放下的話腿也真的是不知要放哪裡。


「為什麼會誤點?」


「什麼時候起飛?」


焦急的人多的是。最喜歡就是看空中服務員的反應。當然我是同情他們的。明明就不是他們的錯,甚至不是航空公司的責任。「什麼時候起飛?」沒有答案的問題。難度不低於港姐問答環節。縱然曾志偉諸多刁難,還得保持最恭敬笑容。不發颮的呢?以往唯一娛樂是雜誌。 多得蘋果電腦,現在玩玩憤怒鳥,又或者微博現場直播誤點情況,時間才不至太難過。


我是可以到處睡的人。平日天天加班。誤點反而可以偷來繁忙裡的一點光陰。就當上天看見我的努力,放我半天假。閉眼跟工作說聲「晚安。」


要往哪裡走,心裡總會有個時間的預算。從睡床到辦公室要45分鐘。上海到北京,2個小時。經理到總監,5年。「不如去看電影」到同偕到老,大半生 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時間表。最完滿的規劃,却總會遇上最不靠譜的中國航空。以為剛好的時間,最終誤點。三十歲月入還未足夠讓你繳交更高稅率。三十五歲沒有結婚,甚至連對象都沒有。這時請不要大呼小叫。盡了力,跑到閘口,趕上飛機,控制不來的,再問「什麼時候起飛?」也都只有天知道。睡一會,一眨眼,其實到了也不為意。



Jul 12, 2011

上海第一章

在上海讓我快樂的第一件事情,是上班首天公司給我的一部手提電腦。在香港的辦公室,用的一直是桌面型。只有高層才會用筆記本型電腦。兩者工能無異。筆記本型電腦卻象徵了用者時常出入辦公室。對方便有高度要求。不為內部瑣碎事而煩惱。對外見人,做大事。這當然是假象。拿筆記本型電腦的人終日還不過是在管雞毛蒜皮的事。我的電腦換了。我的工作沒有。但幻想自己向所謂「高層」又前行一步。感覺良好。

找到房子以後,下一步就是買家具。有很多人視家居裝潢為樂趣。閒來買些小東西。把客廳的沙發搬到飯廳。又把飯廳的餐桌搬到客廳。新鮮的感覺就讓他們樂了半天。我比較功利。只愛花錢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。衣服。鞋子。就算理髮,我都捨得花。房間麻。當然要住得舒適。不過宜家的貨色就已經很能夠滿足我。推著一輪手推車,在宜家亂七八糟的把一塊二塊幾十元的小東西放進去。那種爽大概就如闊太到愛瑪仕的一句「除了這個這個顏色,其他統統幫我包起來」一樣。

在宜家,一逛就是一個下午。離奇的是花最多時間的,竟然是在選廚具。我是不會煮飯的。念書時用清水煮雞肉,已經成為朋友間的一時佳話。但沒有廚具的家,算什麼家?不竟很久沒有一個人住。突然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,多少會投放一些自己對家的幻想在裡面。閒來休息看dvd,軟軟的沙發以外,還要一杯暖暖的咖啡。所以需要一個像樣的茶杯。沒事忙的日子,不想到外面吃。在家弄個簡單的菜。最好當然是小兩口,一起弄。我煮,你洗。沒鍋,沒爐。就沒有這個情趣了。

未來不是一件死物。但死物卻是充滿著對未來的願望。坐在手提電腦前加班至深夜,它提示我要走到更遠的地方。


Apr 23, 2011

鹹片

你第一次接觸鹹片的情況是怎樣?




曾經跟朋友討論過關於「鹹片」的話題。大部份的第一次,都是因為粗心大意的阿爸或阿哥,不小心的讓「珍藏」給發現。我是獨生兒,也沒有跟爸爸同住。第一次跟「四仔」握個手,交個朋友,那年我都已經二十。放洋留學,於機場泣別同窗的一刻,一位好朋友交了我一個公文袋,千叮萬囑要我別打開。到了悉尼,為解愁,逐一拆開朋友的小心意。公文袋裡的就是傳中的鹹帶。不是鹹碟,那年頭還是VHS



當然「鹹片」也有等級。「四仔」是老大。較他年輕的叫「三級片」。八十年代末,電影檢查條例實行。 網上色情還未趕絕港產情慾電影的時候。「三級片」在一眾「麻甩佬」的生活還是擁有相當地位。「赤裸禚羊」,「應召女郎」,「制服誘惑」,「滿清十大酷刑」,「蜜桃成熟時」。說不上是好電影,但都是香港電影發展裡,黃金時代的見証。



然後「麻甩佬」變了「電車男」。「艷星」變了「𡃁模」。網絡為大眾消費色情提供了更私人的平臺。下載越軌幻想不用一分一毫。港產情慾片的死因,科技不是主謀,也是幫兇。



3D肉蒲團」未演已經成為全城熱話。打著全球首部3D情慾電影的旗號。身邊朋友, 不論男女老少,都說要組團觀看。結果十個有九個都是看得𠝹場。我曾經也有一刻妄想3D肉蒲團」會是一部好電影。起碼海報拍得不錯。甚至開場的首兩分鐘水墨動畫,比任何荷利活3D電影都不會失色。但山水過後,電視城一廠的觀音廟,熟識的惡質感覺,八十年代的鏡頭運用,「滿清十大禚羊之蜜桃誘惑」的借屍還魂。 色情,血腥,粗口所有上世紀「三級片」的低級趣味共冶一爐。貨不對板,是我們都忘記了港產「三級片」。科技把一個已死的電影類型帶回電影院。但科技沒有保證它會變得更好。 3D的爛片,還是爛片。



一舊水。就當是懷緬過去港產電影的輝煌與荒唐吧。算抵了。





其實可以再瘋狂爆笑一點。

Apr 15, 2011

沒有一貨櫃上路

往上海工作不是一個很難的決定。 沒有家要養。沒有人要等。「名揚」注定「四海」。唔怕生壞命,最怕改壞名。我的改得不錯。



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。終於要面對實踐性的問題。例如:搬運。



公司說會給我一個貨櫃,把我的物品送到上海。「貨櫃」聽上去是一個很大的單位。



我有一「貨櫃」的東西要帶走嗎?



現在住的地方是租回來的。較大型的傢具不是房東的,就是室友的。我的東西就只有一房間。為了不辜負公司的一個「貨櫃」,我在想,



「要把床褥都帶走嗎?那已經是我最貴重的物品。」



「床褥帶走了,床架也要帶走嗎?」



「宜家的床架拆掉後真的能還原嗎?」



跟一位朋友討論的時候,他的反應是為甚麼要把東西帶走,「為甚麼不從頭開始?」



北上除了是為錢,跟經驗。也是換個環境。新鮮感。



七年之癢,除了是感情,也是工作。在一個熟識的地方太久,安逸就把熱情吃掉了。



在還沒有能讓我停下來的原因之前。重新出發。莫問前因,既往不咎難得不留案底,從新做人。就給我新的人,睡新的床。



宗旨明確。床褥,再見了。

Mar 28, 2011

世界末日前的那話兒

有一位同事,一直跟我們說2012世界末日的事。詳情我忘了。重點是在2012年地球三份之二的人會死掉。沒有很認真的聽。不是不信。也不是信。只是若果世界要滅亡。除了在那天我會死掉,現在的生活還是一樣過。


然後是日本的地震跟海嘯。以往只在荷利活暑期A級災難片看到的特效畫面。大自然一刻就在現實上演。數分鐘移平一個城。清脆俐落。沒有慈悲。頂級冷血殺手。不是不叫人心寒。



每當天災人禍,都提醒活著的要珍惜現在,活在當下。大自然明白人類的善忘。定時定候給我們來一把掌。不過若果他這次給我們的是最後通碟。就請不要忘記你facebook status上寫的「當下」兩個字了。



「黑天鵝」裡的安娜,一心要當上天鵝湖的女主角。純情少女卻跳不出黑天鵝的隨性放蕩。妄想世界與我為敵。以為殺掉眼中釘就能好好的演一支黑天鵝。但黑天鵝要活過來,困著牠的只有自己。



無話兒的佐治六世,自幼口吃。遍尋名醫不果。最終心病還需心藥醫。口吃只是恐懼。帶上耳機,自己的聲音聽不見,就不用每個字都提心吊膽。不再活在別人的期望下,「fuck fuck fuck fuck fuck」,還有甚麼不能說。



世界都快末日了。死已經是注定。還有甚麼好不敢做,不敢說的。



海嘯那天。我對你說了一些話。全部屬實。



我想講 ...

Mar 11, 2011

約定

你跟情人一起已經很多個年頭。你每次問他「你記得我們是怎樣認識嗎?」他老是裝出一副想不起來的樣子。然後你們分手了。又過了好多年。再次碰面。 談笑間他突然說「其實我記得」。 熱情沒有了。 但你還是很感動。他記得,就証明日子沒有白過。記得,有時已經讓人很感動。 曾幾何時王菲是一個香港歌手。她唱過很多香港人很愛的廣東歌。我不是菲迷。但是我愛王菲。她讓我認識Tori Amos。也讓我認識The CranberriesCocteau Twins。小時未能嚐透「約定」。「曖昧」倒是寫穿了暗戀七上八下的心情。


可能是香港沒有好好愛惜王菲。又或者她的心,本來就不在這裡。然後她就只發國語專輯。配三兩首同曲不同詞的廣東歌打發香港樂迷。然後她又回了大陸。結了婚。生了小孩。感覺是王菲不回來了。也不想回來了。



巡唱香港站,王菲一口氣唱了十首廣東歌。評價好壞參半。有說她咬字不清。有說廣東歌破壞春夏秋冬的輪迴主題。我沒有看過王菲大陸台灣的演唱。不能比較。但王菲唱廣東歌這一件事,就像老情人突然跟你說「其實我記得 」。不偷懶把大陸的演唱會搬到赤鱲角。從頭練習夢中人。那些或者不是最好的王菲。但那是我們的王菲。



還記得當天旅館的門牌。這叫做約定。



好好聽。(圖轉載自Zing微博)

Feb 14, 2011

魔髮奇緣

從反斗奇兵,到反斗車王,到海底奇兵。從史力加,到史力加2 到史力加3PIXAR 跟夢工場完全的推翻了廸士尼童話故事在卡通電影世界的壟斷。

不過世界永遠是個循環。曾經的異數,流行了,就成為主流。然後大家又期待下一個異數。蘋果是一場個人電腦的革命。但當同枱食飯的都拿著蘋果手機, 下一場革命應該距離不遠。


幾個月前看夢工場的「毛百萬」。好看。但好像從前已經看過。是一樣的美學。一樣的趣味。一個教訓。「魔髮奇緣」沒有說得上是一場革命。不過沒有胡廸,沒有巴斯光年。只有一個公主,邪惡後母,及白馬王子(這次不是王子,而是賊。不過還是很帥,很白馬)。「魔髮奇緣」很傳統的說了一個很廸士尼的童話故事。


很多人不相信童話。但應該沒有人會討厭童話。簡化了的世界裡。善良邪惡是黑跟白。愛情永遠是命中注定。沒有第三者。沒有第四者。 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王子。然後快快樂樂的生活下去。


生活當然不是「魔髮奇緣」。沒有長生不老的法術。也沒有載歌載舞的壞蛋。但兩情相悅時。總有一刻世界停頓。突然就覺得他是完全對的人。可能只有一刻。但在殘酷現實中,有一刻童話,算賺了。


又情人節了。朋友們。祝能一刻擁有屬於你的奇緣。


我是很喜歡這電影的。哈~

Feb 13, 2011

農曆新年很無聊

農曆新年很無聊。

每年都是一次又一次的重覆。

打掃家居。也不一定是年廿八。

逛花市。「唔等洗」廢物周年大集合。

拜年要穿紅的。甚至內褲也是紅的。

賭。麻將。魚蝦蟹。射龍門。

家有喜事。電視重播好。電影院裡舊酒舊瓶的也好。

年糕。蘿蔔糕。芋頭糕。馬蹄糕。紅豆糕。不是在煎,就是在吃。

恭喜發財,新年快樂」。親友會說,廣告商也是整天一直說。

還有一句說話,新年跑不掉。

你幾時帶個女朋友返黎?」

當然問的方法有很多。「幾時到你派利是?」「婆婆好想見下你女朋友。」但意思都一樣。

裝個嬉皮笑臉。「下年,下年。」 反正不過遠房親戚的話匣子。問的隨便。敷衍兩句就好。

農曆新年很無聊。

不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覆。我看到成家立業的表兄弟。變老了的阿姨。變得更老了的公公婆婆。

一年就只有一次。

農曆新年很無聊。但越大。越珍惜。